近几天,国家统计局陆续公布了一些经济领域的统计数据,这些数据与我们老百姓的生活熙熙相关,通过解析数据,可以看见现下真实的经济局面,也可以搞清楚为什么通过下调首付比例刺激楼市完全没用!
话不多说,进入正题!
2022年2月16日,两个重要的经济指标数据出炉,分别是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1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场价格PPI,这两个数据属于微观经济领域指标,最能够反映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状态。
数据显示:CPI同比增长0.9%,PPI同比增长9.1%。
怎么看这组数据呢?
我们可以把CPI同比增长0.9%,简单的理解为老百姓购买商品物价上涨的指标,这个指标表示老百姓日常消费品物价上涨了0.9%。
PPI同比增长9.1%,可以简要理解为工业产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了9.1%。
我们把这两组指标结合在一起看,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了9.1%,但是消费端的价格才升值了0.9%,这说明了什么?
我们的企业在生产成本大幅上涨,利润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居然不敢提高产品售价!
这是偶然的现象么?
当然不是!
自2021年1月起,CPI最高才2.3%,最低则是-0.5%,还出现过物价下滑的情况。
而去年整年,PPI最高达到13.5%,与CPI的剪刀差最大达到12%,企业的生产利润都被剪刀差给剪掉了。
正常情况下,原材料价格上涨,制造业会将上涨的成本通过成品涨价转嫁给下端的消费者,所以,PPI与CPI通常是同步的。
但是自2020年疫情爆发之后,我们的企业是月月当雷锋,几乎承担了全部成本上涨的压力,硬是不敢提高产品价格。
企业为什么这么做?
当然是终端消费异常低迷,是拉不起的阿斗啊!
别说涨价了,平销都在内卷,需求收缩,产品卖不出去啊!
我们再来细看下今年1月份CPI的细项涨跌幅:
在消费领域,食品、交通、教育、医疗等反映的是群众刚性支出,而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其他用品及服务反映的是群众的溢价消费领域,居住对应的则是房地产经济领域。
上图可以明显看出,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为负,对应的是溢价类消费低迷;
居住为0%,对于的是房地产经济增长为零。
也就是说,市场用脚投票,给出的结果是:少消费,不买房。
用经济术语表示就是消费低迷,楼市萧条。
消费低迷的现状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数据那里得到佐证。
2021年五一假期,我国出行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3.2%,但是最终消费却只有2019年的77%。
出行人次更高,消费金额却更低——大家出门旅游都捂紧了钱包。
再看一个数据M1,这个数据更加直接。
M1反映的就是流通中的现金和单位的活期存款,却在我国有历史记录以来,首次出现了负增长。
M1高于M2意味着社会资金流动性高,社融需求较高,企业或个人贷款意愿强,但是不容易贷到款,银行资金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需要求着银行放贷。
M1低于M2意味着资金很多,并且在银行内部空转,无法有效的流入到市场中去,市场贷款意愿低迷,主要原因是对投资预期不高,不敢投资也不敢消费。
关联到房产上,M1的两个高峰区间即是房价上涨的两个高峰区间,M1为负值,意味着民生基础,刚性支出都有点手紧,更别提跑去楼市买房子了。
说起楼市,开年后和朋友聊天,最大的感触就是投资客确实没了,刚需客户的真实需求被激发出来。而且,售楼部里客户量较年前有所上涨,但销量仍旧不理想,归因之后,发现最大的问题就是:客户手里没钱了!
2020年疫情爆发之后,绝大部分人都有感触,日子比以前紧吧了,最明显的表现莫过于日常生活中餐饮水准下滑了,外出购物谨慎了,剁手次数大减了······没事绝不去楼市瞎逛了,谈房绝不说自己有多少房贷了,说多了那都是泪,以前房贷多,那是资产厚实人精明,现在房贷多,那是负债高企脑有水!
别的不抬杠,笔者做房产策划出身的,最常打交道的就是数据,常年拿着数据跟领导博弈推进工作,结果往往是数据在手,胜利我有!于是得出以下结论:数据就是“现实”,有事儿拿“现实”说话!
下图是2021年消费类零售额同比增速图,大家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实”,自去年8月份开始,消费就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8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