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课,化学的基础知识、研究方法及分析测试技术,不仅为化学科学本身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而且在其他专业学科和技术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如何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作为职业中专学校的化学教师尤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和技能形成规律,教学应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习惯。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和了解与化学有关的自然现象和物质变化规律,帮助学生获得生产、生活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1],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多媒体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为中等职业化学教育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生动、直观的演示,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学生通过感悟、体验,转化为内心深处的需要倾向,逐渐激发出学习兴趣,会从情境中发现问题,进而针对性地开展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经过这样良性循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能力会大大加强[2]。例如,在基础化学的绪言课堂上,通过播放水果图片、各省特色饮食图片并配以简单说明以及解说制作特色食品的影片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生活中的这些饮食和化学有什么关系?通过积极思考和讨论发言,他们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再如在蛋白质变性的教学中,可以先播放豆浆制成豆腐的视频,再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通过网络获得充足的教学信息资源,将这些资源进行进一步加工,整合出适合自己教学的信息资源。通过教学课件和视频形象、生动的展示,使学生了解化学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变化,化学无时不在人们生活的各种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微观粒子的运动是看不到、摸不着的,通常情况下我们只有借助挂图和模型,通过讲解而使得学生理解。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还可以使微观结构宏观化,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对于一些微观抽象概念传统的口述难于表达清楚,学生会觉得概念很模糊,理解不深。如脂类的氧化、蛋白质的凝聚、维生素的流失等等是比较抽象的,有效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将瞬间变化定格分析,化枯燥为生动。比完全依靠表格、挂图、模型、教师的比划、学生的想象要有效得多,易于突破课堂教学的难点。利用多媒体制作动画突破微观的限制,将生理过程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对自然界的生理特征和生命现象有了感性的认识,也让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丰富多彩。学生乐于接受这种教学方式,轻松接受和理解了教学内容,有效地解决了重、难点问题,还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也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三、突破实验教学的局限性 有些教学内容,由于实验条件和实验安全性的限制,常规教学手段不能体现实验的直观性和实验教学目的,因此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能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厨房中“常用燃料”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视频讲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同时也播放煤气中毒的原理和防护方法,将课本内容描述的知识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充分认识对发生意外产生的危险,使学生加深理解安全使用燃料的意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也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加强学生理解和掌握较为抽象的知识的能力,使学生逐步树立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再如在食品添加剂的教学中,播放市场上珍珠奶茶的制作过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不同的添加剂及其作用,同时加强了学生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也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感受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化学专业学习的科学素养。 四、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和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化学教学中,关于生活的内容较多,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采用板书的演示手段,真实性和直观性较差,节奏慢,课堂容量小,教学方式比较单调呆板,无法激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信息量大、速度快,图文并茂的优势,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充分以导为主,启发学生思维,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果[3]。如维生素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若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需很长时间,不可取,如果改用多媒体计算机演示其实验过程,再配以播放相关的转化过程视频,几分钟即可,既节省时间,又加快了课堂节奏,活跃了课堂气氛,大大提高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的真实感,增强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将多媒体与化学教学有机融合,是教学方法的更新,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重要途径,不仅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在深入研究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热爱化学、善于思考、理论联系实际的专业精神,提高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水平,为学生将来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
Copyright © 2018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杂志社 版权所有